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盘点】2024年"原奶"概念受益股全梳理(3月1日)

【盘点】2024年"原奶"概念受益股全梳理(3月1日)

发布时间:2024-03-29 2:52:40

  1. 奶价上行“疯涨”难再现 乳企奶源争夺暗流涌动
  2. 原奶也要空运?光明乳业如此高成本试水为了啥
  3. 伊利开启AI乳业新时代:一滴奶如何激活双循环?

一、奶价上行“疯涨”难再现 乳企奶源争夺暗流涌动

在经历了漫长的下行周期后,国内的原奶产业从2018年下半年转入上行周期。调查发现,与2013年、2014年上一轮疯涨的奶价相比,本轮原奶价格上行相当温和,在进口大包粉的平衡之下,再难出现上一轮奶价疯涨的局面。而另一方面,随着乳业消费的增长和奶牛存栏的下降,乳企之间的奶源争夺开始暗流涌动。

疯涨难再现

进口大包粉供应充足

虽然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奶价就开始不断上涨,但洛阳市华丰奶牛养殖场的郭大姐却并没有那么欣喜,郭大姐介绍,她向当地的一家乳企交奶,而目前鲜奶的收购价是3.58元/公斤,而且这个价格还不包含运到厂里的运费。

郭大姐说:“3.58元/公斤的收购价格相比之前上涨得并不算多,而同村向蒙牛、伊利交奶的养殖场的日子会更好过一些,大企业虽然要求严格,但是目前收奶价格已经涨到了4.1元/公斤,整体涨幅也在1成多些。”

在产奶大省河北,河北省乳价协调委员会几天前刚刚举行了今年三季度的协商会。河北奶协秘书长袁运生表示,今年三季度河北省的生鲜乳交易参考价为3.84元/公斤,最低不低于3.56元/公斤,目前奶价总体在3.7元/公斤。而同期2018年三季度,奶价参考价区间为3.5—3.8元/千克,最低不低于3.4元/千克。

相比于上一轮奶价的大起大落,虽然个别地区依然有抢奶现象,但本轮奶价整体上涨明显温和。

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1月,国内奶价冲高3.61元/公斤后,从3月份开始,生鲜乳收购价格一直处在季节性下行阶段。5月份奶价回落至3.53元/公斤,近期奶价又有所上升,6月第三周为3.55元/公斤,同比上涨4.4%。

而在2013年开始的上轮周期中,国内原奶价格暴涨暴跌,农业农村部的数据从3.2元/公斤一年内冲高至4.3元/公斤,企业间上演抢奶大战,部分热门区域的原奶收购价格被炒高至6元/公斤。

在现代牧业董事长高丽娜看来,2013年的那轮暴涨有其特殊性,当时一方面恒天然2013年遭遇乌龙事件,大包粉出口暂停,导致国内市场库存不足;另一方面2008年之后,遭遇重创的国内奶牛养殖尚未恢复,两者叠加导致市场供给不足。目前国内原奶价格已经进入2—3年的上行周期,但进口大包粉供应充足,奶价暴涨的可能性并不高。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五月,中国进口大包奶粉52.43万吨,同比增加28.7%。

奶业专家豆明分析认为,目前大包粉价格和国内奶价的联动越来越明显,进口价格持续上涨和人民币贬值影响,5月进口大包粉均价为3212美元/吨,与1月相比上涨14%,折算生鲜乳价格3.47元/公斤,接近国内同期生鲜乳价格。这也导致5月大包粉进口增速下滑到5.4%,而前四个月都是中高双位数的增幅。

在豆明看来,下一阶段,随着新西兰2018/2019奶季结束,进入枯奶季,下一季产奶高峰将出现在十月,进口奶粉新的供应季将在11—12月。进口奶粉遭遇气候异常等因素造成价格上涨,以及国内热应激导致原奶产量减少加剧,双重因素影响下,国内原奶价格上涨的动力将进一步增加。

奶源暗战开

现代化原奶企业成重点

尽管进口大包粉对国内原奶供应形成补充,但在国内消费升级的趋势下,鲜奶制作的高端乳品更受到市场追捧,也加大了国内主要乳企对于优质原奶的需求,进而在优质奶源争夺上暗流涌动。

有国内乳企负责人透露,今年以来,伊利股份和蒙牛乳业的日收鲜奶总量都有明显的增长,总体增幅在13%到15%之间,而因为目前国内优质奶源有限,所以两家企业也在加快对上游奶源的控制。

在2014到2018年的那场乳业大调整中,中小养殖户纷纷出局,大场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虽然目前奶价已上涨一年,养牛再度开始赚钱,但养殖热情恢复缓慢。

中国奶业协会6月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一季度全国牛奶产量625万吨,同比增长2.0%,而养殖户数持续减少,2019年3月,奶站所涉及的养殖(场)户环比减少0.2%,同比减少21.7%。

另一方面,2018年国内荷斯坦奶牛总数下降到472.25万头,而今年前3个月,奶牛存栏量尚未摆脱下降趋势,奶站涉及奶牛存栏环比减少0.6%,同比减少4.8%;成母牛存栏环比减少0.4%,同比减少4.2%。环保因素和养殖效益较差是奶牛存栏下降的主要原因。

在这样的局面下,拥有大量奶牛的现代化原奶企业成为乳企紧盯的重点。

2018年初,蒙牛率先动手完成了对现代牧业的收购,彻底掌控了现代牧业的奶源,现代牧业拥有规模化牧场26个,存栏数高达23万头。而在2018年底,蒙牛又通过收购下游公司的方式,完成了对中国圣牧的掌控,后者拥有存栏数11.2万,也是国内最大的有机原奶供应商。

业内人士表示,伊利也在收拢大型原奶资源,称目前赛科星和中地乳业的原奶已经主要出售给伊利,未来不排除有股权合作的可能。

资料显示,由蒙牛原总裁杨文俊掌控的赛科星2018年收入21.7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93%的收入来自原奶销售,根据计划,赛科星希望在未来5年内形成20万头的存栏规模。从销售客户构成上看,2018年赛科星的客户主要是蒙牛和伊利,分别占39.96%和37.12%。中地乳业则拥有6.5万头荷斯坦奶牛,客户结构与赛科星类似。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有所有的乳企都有快速并购的上游企业的能力,而随着优质奶源争夺加剧,出于奶源安全和品质的考虑,更多乳企选择开始自建牧场。

据了解,2018年开始,君乐宝乳业下属的乐源牧业在河北投建了2个大型牧场,其中一个位于石家庄市行唐县,设计规模为5000头;另一座位于邢台市威县,设计规模为10000头。君乐宝乳业对此回应表示,公司已在多地自建10个大型现代化牧场,奶牛存栏量约6万头,年产奶量约27万吨。下一步为了最大限度满足君乐宝奶粉及高端乳制品的用奶需求,牧业在未来5年内牛群规模预计达到7.5万头,年产原奶41万吨。在提升自给率的同时,进一步采用“种养结合家庭牧场”的模式,推动中小型合作牧场升级改造增加优质原奶供给。

2019年6月11日,贝因美也发布公告称与河北康宏牧业合作,双方成立一家注册资金为1.3亿元的合资公司,在黑龙江安达牧场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在黑龙江的奶业资源,保证自有奶源供应。

在乳业分析师宋亮看来,在2013年之后,由于奶价的剧烈波动,不少中小规模乳企不得不改变产品结构,改用大包粉代替原奶生产产品,而目前消费升级的背景下,高端乳制品大多以高质量原奶为基础,又倒逼企业重视奶源建设。自建牧场虽然可以解决高端产品的奶源问题,但牧场属于重资产,投入较大,目前经营不佳的中小区域乳企难以承受,这也将加速中小乳企和大乳企的分化。

(栾立)

二、原奶也要空运?光明乳业如此高成本试水为了啥

空运原奶在行业内的确具有颠覆性,乳制品的生产一向以就近为原则,工厂尽量接近奶源地,越追求新鲜,就越要就近,这也是行业一向遵从的常规。可是光明乳业为什么这一次要从2000公里之外的宁夏,大费周折的把奶源空运过来呢?

据了解,中卫市位于世界公认的优质黄金奶源带,所产的原奶质量卫生指标优于国内平均水平,而且中卫市每天的鲜奶产量达到1000吨,而当地乳企每天的消耗量只有200吨左右,其余800吨通过车辆运输去往其它城市,多数是做成常温乳。

业内人士介绍,从光明乳业此次空运原奶能够总结行业的两个趋势:第一,企业对于优质奶源的追求越来越迫切,因此也有了今年伊利、蒙牛的先后出手收购上游牧场的动作。

相对于消费者熟悉的常温奶,灭菌温度更低、营养活性物质存留更多的低温奶如今正在风口之上,低温奶也成为企业们追逐的细分。随着低温奶的市场扩容,低温奶的细分也开始出现,其中低温巴氏奶的灭菌温度更低,保质期更短,而超巴奶又是介于低温巴氏奶和常温奶之间的一个品类,

正如宋亮所说,近两年,光明乳业一直在对外强化“新鲜”战略,即围绕低温巴氏奶实施了诸多措施,比如,2019年光明乳业就开始推动“新鲜巴氏乳”国家标准出台,推动活性物质指标成为新鲜巴氏乳第一标准,同时在行业内首家提出在鲜奶包装上标注三个新鲜指标——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乳过氧化物酶等。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后就是光明乳业要在低温巴氏奶这一领域形成自己的优势,守住地盘的意图所在。

三、伊利开启AI乳业新时代:一滴奶如何激活双循环?

天下大势,浩浩汤汤。新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和世界大变局、中国大发展形成 历史 性交汇,经济 社会 的运行轨迹与逻辑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激发商业创新的重要力量。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当今 社会 的产业升级之路,正由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加速向ai驱动的智能化加速迈进。尤其是对于乳制品行业而言,具备销量波动频繁、保鲜要求度高、产线供给复杂、物流网络庞大等特点,传统模式早已遭遇发展瓶颈,亟需发挥数字化、智能化的引领突破。

成大事者,无不讲求顺势而为。伊利作为实体企业的典型代表,乳企行业的龙头,早早提出了“数字伊利”的概念,在智能化转型之路上更是 先发 一步,提出了“ai+乳业”的创新战略。 值得注意的是,伊利所开启的智能化时代,不仅仅是驱动了自身的内生增长,更是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实现智能蝶变,驱动整个行业的提效升级。

供给侧改革:每一头牛都可控

好牛才能有好奶。不过在伊利,他们不仅具有优质牧场的“草原牛”,更是具有智慧管理的“数据牛”。

伊利的一头牛,究竟有怎样的“牛生”体验?

一出生,它们会被授予一个“电子身份证”,也就是耳标,能及时记录奶牛的 健康 、成长、运动、产奶、产犊等情况,通过耳标对奶牛进行全程追踪,为每一头奶牛建立电子 健康 档案。

在信息集成的基础上,每一头牛都能享受个性化的饲养方式,在饮食、护理等方面享受“专属服务”。 比如奶牛饲料就分为“营养套餐、减肥套餐、成长套餐”,在总体构成、营养成分、粗精配比上有所区别。根据奶牛耳标中的 健康 、运动、膳食、产奶等数据,为不同的牛提供精准配方,并随时根据饲料营养成分、剩料量变化调整配方,确保奶牛饲料营养均衡。

得益于这个耳标,每一头牛的 健康 状况都能被牧场管理人员实时掌握,从而对其进行精准投喂,让每一头牛都能“ 健康 成长”。与此同时,工作人员的管理流程也能被实时监督与记录,通过ai视频监控手段,分析他们饲养奶牛、清洁等各个生产流程是否规范,对每一滴牛奶的质量都能进行严格把控并有效追溯。

通过智能化手段,伊利实现了从源头做起,全面提升供给侧品质,让消费者买的安心、买的放心。

产业进化:开启无人化新时代

“好奶”还需“好厂”造,才能转化为“好产品”。而对于制造企业而言,最头痛的一点就是如何解决由于人力密集属性所带来的种种低效性与不确定性。

“智能工厂”“无人工厂”则成为了先驱性的解决方案。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汉诺威工业展时对“智能工厂”进行了诠释:生产程序不需人工管理,零件和机器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这可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减少错误率。零件会“告诉”设备以下信息:何时造出来的,被送到哪里去,哪种参数来处理。机器将按需自动调整,加工零件。在以前,调整机器的工作是靠人工操作完成的。

在伊利的工厂,构想正在成为现实。透过原奶处理中央控制室和中心化验室的玻璃窗,可以看到整个控制单元只有几名操作工人,因为数字化的应用,凭借电脑就可实时监控运行情况,严格控制检测环节。

智能生产线上,装箱机器人、码垛机器人、缠绕机器人紧密衔接、有序运行。灌装环节,每台设备一小时可灌装12000包,相当于每分钟200多包;码垛环节,机械手代替了60名工人的工作量.......人类会干的活儿,他们都会干;人类不会干的活儿,他们也能更快更好地干!

这背后,是伊利的“mes系统”支撑,这相当于整个智能工厂的核心大脑,所有生产设备就是各个“器官”, “大脑”不仅能够通过智能计算向“器官”传递高效指令,让其高效协作、稳定运转,大大提升生产效率;还能感知到每一“器官”的实时状态,实现设备故障提前预警,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性、效率性。经过智能技术的改造后,伊利的生产效率提高23.62%、运营成本降低26%。

消费变革:重构人货场

好的产品如何才能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在消费端,伊利通过智能技术实现了“人货场”的优化重构。从以生产者为中心走向以消费者为中心,让“人”成为产品决策的“出发点”。

产品好不好,消费者最知道。 为了考察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度,伊利甚至用上了“脑电波”这一黑 科技 ,通过运用经过国际权威验证的脑神经测试,对试喝者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了解产品需要改进优化的地方,进行产品的优化升级,从而不断改善消费者体验。

伊利不仅“了解”消费者喜欢什么,还能“预测”消费者喜欢什么。 伊利在自身庞大数据基础上,利用行业数据标签体系,比如产品领域的标签,产品属性,消费需求,以及人群领域的标签,年龄,地域等等,对当下乳制品的行业趋势进行精准预判,未来可能流行什么口味的产品,以及哪个地区,哪类人群喜欢什么样的产品,从而针对性地进行创新研发、产品生产以及铺货。

通过智能技术,伊利对“货”的掌握也能达到极致。 伊利的云商系统、大数据雷达平台等,一端连着“人”,一端连着“货”,将销售网点大数据实时反馈至集团总部和各事业部以做决策和调配生产,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差异化的多层次需求;还能对整个链条中的产品质量进行把控、预警与溯源,实现可持续自动监测、寻找整个链条中的风险点。

依托对“人”的了解,伊利还能使“场”做到效益最大化。 比如伊利开发的“浑天仪”地理大数据系统,可以系统评估、精细预测市场发展态势,支持终端网点的布局精确规划和落地。比如通过对潜在高消费地区的自动化数据优选,提高该地区某品类的铺货量,从而拓展此品类高消费区域的市场。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智能技术的加持与模式创新的 探索 下,伊利不断发展壮大,即使在疫情这样的重大外部冲击下,也依然蹄疾步稳。

2020年上半年,在乳制品行业整体低迷的情况下,伊利上半年业绩却呈现逆势超预期增长,营业总收入达475.28亿,扣非净利润37.66亿,同比增长7.02%。更是成为全球乳业5强,蝉联中国民营企业500强食品制造业冠军;在“2020年全球最具价值品牌10强”中登顶,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乳制品品牌。

这不仅展现了伊利强大的抗风险能力,通过智能化熨平商业波动、抵御外生冲击;更是体现了伊利的长远战略,着眼于新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的高度而进行前瞻布局,从而增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标杆性引领能力。

面向未来,面对更加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中央提出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国家战略。

长期以来,我国乳制品紧盯国内市场需求,深耕国内市场,是内需带动发展的典型行业之一,也是下一步国内大循环带动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的重点行业之一。 一方面,消费者需求不断增长升级,对于安全 健康 、营养美味、口味多样有了更高要求,在为乳企带来前所未有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持续倒逼供给侧效率升级;另一方面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传统粗放式发展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商业环境,迫切地需要新生产力的激活,从而提升企业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能力。

在智能化技术的驱动,在伊利等龙头企业的不断 探索 创新下,乳制品行业正在发生质与量的变化。 在供给侧驱动产业链效率提升,在消费侧满足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以优质产品成为激发内需活力的新动力,并以优质品牌成为走出国门、带动国际大循环的新标杆。